关灯
护眼

第39章 三奶家事

    姐妹仨吃过的瓜子壳堆在一起,最后再用小袋子装起来,明天上学姐俩带出去扔掉。

    不是吃独食,而是本身就没有一点点东西,之前还分过一两次,除了招骂,没啥好处,还不如自己解决了。不仅爷奶骂,爸妈也骂,哪怕是别人请客的,也要招骂。不是骂浪费钱,就是骂好吃贪吃。

    何必!

    一开始杨小梅还不适应,吃点东西像是犯罪,总是不舒服。见杨小莲超坦然,慢慢才开始坦然起来。但是有什么东西还是尽量带回来分给小妹吃。

    杨小莲也不是那么护食的人,什么东西有了,她就尝尝就可以了,没有的话,她就超想。

    给杨小菊吃点东西,也是要千叮万嘱的,不能说出去的。

    平时父母在家,都是杨小莲去赶鸡鸭的时候,或者晚上跑到坡上听收音机的时候,趁黑偷偷塞小妹嘴里。

    杨小莲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想写的东西,借大姐的钢笔,给刘珍写了一封回信。

    杨小梅也习惯了,二妹经常拿她的钢笔,写什么周记,有事没事就写写。

    吃完了瓜子,杨小梅到外面倒了一杯水进来给大家漱漱口,这也是杨小莲要求的,她们现在都还没有自己的牙刷牙膏。

    杨小莲记得她是上了高中后才开始刷牙的,三姐妹刷牙都很晚,但是可能从小就没什么吃的东西,牙齿反而长得很齐很好。

    除了杨小莲大学四年反而吃出一颗瓜子牙。

    回到现在,杨小莲记不清之前自己漱不漱口了,但是现在她吃过东西就得漱口,带着姐妹也很注意。

    就现在据杨小莲观察,几个大人倒都有自己的牙刷,但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两个老人的牙刷基本都没什么毛了。

    姐妹仨正在咕噜咕噜,突然窗外传来一声急促地惨声,“啊!”地一声很快又停住了。

    杨小菊吓了一跳,看着窗子不说话,三姐妹都齐齐地屏住了呼吸。

    静默,静默……

    只有寒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杨小梅摸摸胳膊,拉着小妹到门边,把水吐了。“我们睡觉吧。”

    杨小莲把水吐了,坐在凳子上叠信,现在估摸着才八点多,还可以干很多事。

    大姐小妹先去睡了,窗外的惨叫声再也没有传来,仿佛之前只是幻听。

    杨树屋各家各户都坐落在山窝窝里,家家独立,却又隐约相连,离大桑树老杨家最近的是屋后三奶奶家,两家最近的地方只隔了一片几米宽的竹林。

    哎,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去解救谁!

    她还是赶紧督促爸妈挣钱,想办法分家。

    杨传顺夫妻两个今天到电影放映的地方挺早的,七点半左右就到了。两人骑着自行车来的,先推着走了几十分钟,最后十几分钟的马路,特别顺利。

    他们来得早,还有人来得更早。盖家屯靠近马路的一片大草地上已早早候满了人,这边没有电线杆,从村里牵了一根长长的线出来,沿途还安排人看着电线。

    放映员正在装机子,村里人帮着年轻的放映员到门边坚杆子,拉屏幕。

    大人小孩都一片闹腾,刘英子一来就看到前几天见过的几个小贩,他们看见刘英子也是赶紧招手让她过去。

    他们都是卖吃的,刘英子卖的是头花,对他们没什么影响,而且头花算是紧俏物品,还能带带生意。

    刘英子原本提着的心也落下了一半,这些小贩比她做生意久,跟着他们准没错。

    “你们都开张了吧。我这刚来,不知可有人要呢?”

    “嘿,你就赶紧的吧,我看今天还得是你的卖的最好,刚刚都有人问我头上的头花卖不卖了。”一个同样挎着篮子卖零食的大姑娘笑嘻嘻地,“今天怎么没看见你家二姑娘?”

    “借你吉言。路太远了,就没让她过来。”

    “也是,这黑灯瞎火的,往马路这沿路还好点,有点电灯光,我从村里出来,也是心惊胆战的……”

    杨传顺把车停在草地边缘一点,自己守着车站着。这个时代,一辆自行车也是很难得的东西,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丢了可没地找去。

    马路上、乡间小径上、山林田埂上,一道道火龙陆续开始往这边延伸着……像是一条条运输线,流淌着乡村人对生活的希望……

    今天刘英子的生意还不错,就是要多费一番唇舌,挑色的,还价的。她这次带了两种头花出来,普通的散装的,还有独立包装的好一些的。

    既要收钱算账,又要防止别人浑水摸鱼,一时还有点忙乱,有心喊自家老板来帮忙。才发现他跑得远远地站在角落。

    唉,能愿意跟她一起来就不错了。卖东西指望不上。

    “大娘,我要这三个,给你一块。”

    刘英子一扫对方手上,两个普通的,一个独立包装的,“姑娘,你这个都一块二了,一块哪行啊?要不你选不带袋子,三个,我也不要你一块零五分了,一块就一块……”

    “这一个这么小,便宜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