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 有子萧遥

    “劈啪劈啪。”

    一九八六年九月的一天,L省东安市老城区的一条叫“逍遥巷”的胡同里响起了鞭炮声。这一天不是春节也没有任何的节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喜事?

    原来是逍遥巷里的住户萧俊胡芳两口子添了个儿子。街坊四邻里听说萧家喜得贵子都纷纷前来祝贺。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家家都只要一个孩子,生了男孩,人们总是要说这一家好福气。而且说来奇怪,这几年逍遥巷的人家只要有新生儿,都是女骇,于是就有人谣传说这里的井水不好。如今萧家男孩的诞生让这谣言不攻自破了。

    “萧老弟,恭喜呀恭喜。”巷口的杜中华第一个来萧家道喜。他和萧俊是多年的棋友球友加酒友,这种事情自然是第一个赶过来。

    “同喜同喜。”萧俊春风满面的站在门口,嘴就没合拢过。

    “这是你嫂子让我带来的小米,还有红糖,等下给弟妹补一补。”杜中华说。

    “大哥你太客气了。”萧俊也不客气,接过了礼物,把杜中华让进了屋。

    “你先坐,我去招呼其他街坊。”门口又来客人了,让萧俊忙的脚不着地。

    “你快去吧,我泡点茶,弟妹这一坐月子,你瞧你们家造的。”杜中华笑说。

    屋子里的客人越来越多,谁让萧俊和胡芳夫妻在胡同里的人缘一直非常好呢,一时热闹非凡。

    “孩子在哪呢?让我们看看啊。”有人忍不住了。

    “里屋呢,吃奶呢。我先去看看啊。”萧俊进了里屋。

    里屋的床上,胡芳正给孩子喂奶。孩子生的十分可爱,此刻紧闭着眼睛,使足力气叼着妈妈的奶头。

    “街坊邻居来了不少,要看看孩子。”

    “都来了,那我去招待招待。”胡芳听了就要下床。

    “你快躺着,这才生完孩子你就下地不要命了。你就躺着吧,坐月子的时候不能见风不能下地,这可是你妈说的,不然落下病来可就糟了。”

    “那客人来了也得见见啊。”

    “算了,谁还不知道你刚生完孩子啊,不会怪罪的。我把孩子抱出去给他们看看就行。”

    “那你可要小心点,别摔着了。”

    “哪能,我是孩子的爸爸,比你心疼他。”萧俊抱起孩子,看着那胖乎的小脸,笑得咧开了嘴。

    “哎呦,这孩子真好看。”萧俊一把孩子抱出来,就惹得街坊们众口夸赞。

    “是啊,你看这眼睛,忽闪忽闪的,多大。”杜中华凑近孩子,在脸上捏了一把。孩子愣愣的看着眼前这个大叔,嘴一咧,就哭出来了。

    “你这人没大没小的,掐孩子干吗。”居委会的王大妈挤开杜中华,围着孩子左看右看,嘴里念叨着:“这孩子集合他爸妈的优点,将来准比他们两都好看。”

    众人点头称是,这样的夸奖,让萧俊听得美滋滋的。

    “这孩子这么俊,以后就给我当女婿了。”杜中华宣布。

    他这一说,有好几家大人立刻就后悔没早想到这一点,巷子里如今三四家都有一岁大点的姑娘,怎么就没想到定个娃娃亲呢。其实改革开放以后,娃娃亲这种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口头上的玩笑而没有了实际意义,不过能有个这种玩笑意义上的女婿对期盼儿女双全的中国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我可没答应啊。”萧俊赶忙宣布。

    “你不答应没用。过几天我让你嫂子来和弟妹商量,你做不了主。”杜中华说。

    屋里人都笑了,大家都知道萧俊怕老婆,如果胡芳答应了,萧俊肯定不敢阻止。

    “对了,这孩子起名字了吗?”王大妈问。

    “还没呢。不知道取个什么名字好。”萧俊捎捎头。他翻了好几回字典,也没找到特别适合的名字来,这几天也一直在为这个发愁。

    “还用起什么啊,名字不就是现成的吗。”杜中华说。

    “现成的?什么意思?”萧俊疑惑的问。

    “咱们住在哪啊?”

    “逍遥巷啊。”

    “是呀,逍遥巷,姓萧的孩子,不叫萧遥叫什么!?”

    就这样,小小的,缩在襁褓里的可爱孩子,有了个正式的大名----萧遥。

    童年的萧遥和所有其他逍遥巷的孩子们一样,整日里没价的在巷子里乱跑。今天去杜大伯家后院偷点樱桃,明天在王奶奶的仓房里抓一把葵花子,后天偷偷把巷口棋盘上的老将藏起来,然后偷看萧俊和杜中华撅着屁股满地找,这些就是孩子们的快乐。大概唯一和别的孩子有一点不同的就是萧遥大概两岁的时候就懂得捧起一本书来看了。萧俊记得有一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萧遥趴在小床上,小手抓着一本“人民文学”,正看着那篇著名的“亮出你的舌苔空荡荡”。萧俊过去一看,小萧遥看是看呢,却把书拿倒了,他笑着抱起萧遥问:“儿子,你识字吗?”

    萧遥傻傻的摇摇头。萧俊刮了一下儿子的鼻子说:“爸爸给你买图画书看,我儿子这么小就知道看书了,以后不是大作家就是大科学家。”

    从那以后,萧遥在逍遥巷就有了个小学究的外号。把这个号叫的最响的是杜中华的女儿杜鹃,因此小萧遥对这个姐姐一直非常的怨恨,总想找机会报复她。五岁以前,萧遥总是被杜鹃欺负,一吃了亏,萧遥就挂着一行鼻涕一行眼泪,站在巷口的大榆树下伤心。而杜鹃绕着榆树来回跑,一边跑还一边唱“羞羞羞,萧遥哭鼻子,羞羞羞羞羞。”

    过了五岁,萧遥有了点小力气,再加上他一直鬼的很,杜鹃对付起他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萧遥时不时也能利用奸计揪到杜鹃的辫子,把杜鹃疼的哇哇哭。每到这时候,萧遥就害怕的站在一旁,哄着比自己大上两岁的杜鹃“姐姐别哭了,要不你也揪我的吧。”然后杜鹃就破涕为笑,跳起来去掐萧遥的脸蛋。

    伟大的社会主义总设计师南巡那一年,萧遥正好上小学,而杜鹃已经升到三年级了。这时候东安市开始了大规模的破土动工,根据市政府的规划,老城区要建个现代化的商业中心,逍遥巷恰好被划在施工区域里。逍遥巷的居民在一起住了三十年,终于要分开了。随着动迁日期的一天天临近,居民们纷纷搬走,萧俊一家也忙着收拾东西,为了萧遥能上一个好学校,萧俊特地在市里最好的小学附近买了新居。而杜中华也为了迁就在附近上小学的女儿,就近买了新房子。萧俊搬家的那天,杜中华特地请了假来帮忙,两个好哥们忙活完了,跑到外面的饭馆喝了一顿,唏嘘的谈起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巷,相约以后还要常常来往。

    失去熟悉的小玩伴,萧遥伤心了好久,不过很快他就能上学了,当背上新买的小书包,走进学校,看到一大群同龄的孩子的时候,他顿时就忘记了杜鹃他们那些小伙伴,去结识新朋友了。

    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砍死了妻子自杀身亡;第一部好莱坞影片登陆中国;某个想要分裂中国的卖国贼被允许访问美国;传销者开始在大街小巷宣扬一夜暴富的神话;香港回归;百年不遇的滔天洪水;澳门回归;千禧年降临;中国足球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历史在一页一页的翻开着神秘的面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萧遥在这历史的洪流里,做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公元两千零二年的六月,他就要参加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了,萧俊许诺说他只要考上市重点的第一中学,就给他买一辆最新款的山地车。

    从小喜欢看书的萧遥学习的成绩却很一般,这让萧俊胡芳很头疼,如果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该怎么办?交建校费进重点中学不是不可以,可是一年两万元的额外费用对于并不是很富裕的萧家来说是一笔很难承受的开支。而如果去普通中学呢,那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差距,将来耽误了孩子考大学就得不偿失了。两夫妻每当想到这些问题,就抱怨着萧遥为什么不能象他杜鹃姐姐那样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