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 白衣人

    唐,贞观元年七月七日午时三刻,长安城西“桑梓”中‘药’店里,伴随一阵清脆的哭声,诞生了一名男婴。婴孩面貌清秀,可是四肢略短,孩子的父亲萧逸之虽然略有不满,可是还是给满心欢喜的请教书先生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萧寒‘玉’,按照教书先生的话来说,小寒‘玉’出生的时刻阳气太盛,恐非好事,因此找了个‘阴’气较重的名字,取‘阴’阳调和之意。

    生下一子之后,萧逸之的妻子萧刘氏满心欢喜,当即取出家传宝‘玉’一枚给婴孩带上,不料婴孩一触此‘玉’石竟然当即号啕大哭,取下哭声立止,家人甚是奇怪,于是商定以后就给他取字为泣‘玉’。

    八年的时间转眼过去,萧家‘药’店生意随着国家的安定也渐渐稳定了下来,萧逸之已经略有家产,然而脸上却常年见不到一丝笑容,经常整日如同鳏居一般在书房之内,连饭食也是要佣人送进,不但自己的结发妻子经常数日不见,就连唯一的子嗣萧寒‘玉’也从不给任何好脸‘色’看待。说起来这萧寒‘玉’也怪,身上其他地方倒没什么,就是四肢生长尤其缓慢,已经八岁的孩子个头只有五岁孩童一般高,双手双脚比出生之时不过也才长了四五寸的样子。年龄小的时候尚不明显,到了这几年就不怎么出‘门’了,父亲萧逸之苦心钻研医术便是为此。母亲萧刘氏也是时常看着儿子便落下泪来。

    小寒‘玉’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也聪明过人,从父亲母亲和经常来‘药’店买‘药’人的眼神里,他明白自己的异处。虽然自己也渴望出去同街道上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但是想想父亲的脸‘色’和母亲时常暗自落泪的情形,他总是按耐不住自己对外面的好奇,常常一人做在父亲存书的小仓库里看书。母亲出身与没落的大家族,也是一识文断字之人,所以自小,母亲就教会他认字。五岁他就已经能把半本诗经背下,所以对于父亲放置的这些医术,字还是看的懂的,就是有些道理不大明白。小寒‘玉’也经常在‘药’店的前厅柜台后蜷坐着,看店里的大夫给前来就诊的病人们号脉施针开方子,久而久之,一些常用方子和‘药’材他也能熟于心了。相对与自学医术,他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后园子里跑跑跳跳,他记得父亲说过:“人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靠后天弥补的。”虽然到现在为止,他因为‘腿’细短还是经常的摔‘交’,但是每日他也总是来此跑上个几圈,久而久之,身体也比以前略略好转些,甚至出生到现在为止,小寒‘玉’竟没生过一场病。

    这天,小寒‘玉’正缩在小书堆里看一本叫《伤寒杂病论》的古书,正为晦涩难懂的语句发愁呢,听见院子里一阵嘈杂。小寒‘玉’慢慢走出小书库,探头望去,见三鲜衣之士正扶着一体形健壮之大汉往后厅闯来。左首一人大喝:“庸医,还不出来,躲藏着有用吗?”

    “做什么?擅自闯入民宅后堂是何道理?”萧逸之从后堂走出,拦住三人。

    “你这庸医,开店治病,治不好也倒罢了,却害的我大哥吃错‘药’,现在人事不知!你说,这个罪责哪个当的起?”

    萧逸之一听,脸‘色’一变,连忙自内堂搬出凳子,让昏厥之人坐下,自己探出手去,细心把脉。半晌,眉头紧紧皱起,问道:“你们大哥何时得病?平日什么症状?这几日我并未坐堂听诊,是另外一位大夫在前厅。”

    左首之人大声说:“这个我自然知道,那庸医已经被我吓跑了,所以才来找的你算帐!”

    萧逸之摆手道:“令兄虽然昏厥但是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还望告之令兄病发时的情况。”

    “我大哥数日前夜子时在与我嫂子***之时晕厥,后来被救醒来,每日子时均要晕厥一次,前日来就诊,吃了几副‘药’后毫无气‘色’,今日竟然白天也晕厥了!你说你们不是庸医害人吗?”左首之人说着就要动手。

    萧逸之连忙摆手:“各位好汉,令兄弟这得的怪病恐是邪魔作祟吧。”

    “放***的屁!”右首一大汉伸手就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