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 以一敌千 (1)

    南方气候温和,但是冬季的吴郡(注1)却不同。这座城的四周一马平川,不像数百里外的京口城那样有群山阻挡着由北而来的寒风。

    骑着马在这原野上缓行,风不住地往怀里钻,寒意避之不及。放眼望去,雾气朦胧处一片清野,田中没有庄稼,道上也无行人。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寒风,唯有的,只是一片肃寂。

    行军途中,常听败退回来的士兵或逃难而来的百姓讲述孙恩的军队如何四处肆虐、无恶不作,然而我们自京口到吴郡一直都没有碰到孙恩的军队,也没有看到满目疮痍的情景。吴郡,是我们即将遇敌的第一个军事要地。现在,它的城廓已经隐约出现在了我们的前方。

    军曹录事官(注2)把绘好的地图递过来,立刻将冻红的双手放在嘴里呵气。几缕白色的热汽从他的指缝间飘出,生了冻疮的脸时隐时现。我接过地图,冲他笑了笑。这个伶俐的年轻人跟着我已经有两年了。当初我离开京口赶赴大军时,就只带了他一个。

    尽管地图上只有一种颜色,可是地形、距离、我所分析的进军路线、敌人可能设伏的地点等,都明白无误地作了标注,十分清晰。

    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据我军的营地三十里,据敌军占据的吴郡城五里。如果大军选择在这种有雾的清晨出发进攻,那么当守城的敌人察觉到情况异常时,给我军留下的就是这行军五里所需的时间。偷袭成功与否,这个时间是异常关键的。

    再往前走就会被城上的敌人发现了。我示意士兵们停下,自己带缰往前走了几步,准备返回前最后查看一番。

    正当我调转马头想把地图递还给录事官时,却发现雾气最浓处有黑压压的一片阴影正向我们移过来。我们虽然一路警惕,但当望到吴郡城之后却只顾着注意城池方向的动静,而没有留心身后。我还没有来得及出声提醒,那片黑潮就呐喊着向我们涌了过来。

    录事官和士兵听到身后的喧嚣,回头惊愕地看着不知从何处钻出的人群。

    他们奔得越近,我们看得越清:人群上方有扬起的东西在挥舞。由此可以断定他们不是百姓,而是士兵;即便是百姓,那也是一群挥着武器的百姓。

    我把地图往怀里一揣,命令士兵们赶紧拨马向右方撤。

    我们的马头刚刚调拨过来,右前方也有无数人如同鬼魅一般从雾里钻出来。我们再想转向时,却发现四周都没了去路。

    情况非常严峻:我们中了敌人的埋伏,并身陷包围圈!

    难怪在来的路上没有看到任何人烟。那时以为是因为时辰早、天气冷,人们都不愿早早赶路进城。却没有想到是因为有人设伏于此,即便路上有行人也早就被驱走了。

    我让士兵不要着慌,按我的号令摆好防守的阵式,等着寻找机会突围。我们只期望他们不是孙恩手下的贼兵,这样我们起码还有随机应变的机会。

    即便是这样一丝缥缈的希望,最终还是烟消云散了。

    一个士兵略带颤音说:“好好像就是孙恩手下的贼贼兵!”他这句话让所有人心悸!每个人都已经看到,那些人虽然身着百姓的衣服,可是个个左手腕上都系着一片白布。

    那片小小的白布对那群人而言,是神灵佑护,但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死神的象征。

    那白布,据称是天师在接受天道时白虎神兽呈上的仙符。这仙符,可解世间万难、了人间悲苦。孙恩声称只要把代表仙符的白布系于左手腕,就可受天师佑护、保长命百岁、不受病痛磨难。于是信徒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左手腕上系着印有白虎符的白布。

    从首都到郡县,不少信奉天师道(注3)的达官显贵、兵农工商都系有此符。后来朝廷认为此风一长会引致国风大变,于是下令禁止。孙恩纠集信徒从会稽郡开始反叛朝廷之后,凡是系此白符者都被当作孙恩的贼兵,或杀或俘。因此,即便是包扎伤口,也没有人敢在手腕上系白布,以防被当作孙恩的贼兵。

    既然我们能通过白布认出他们是孙恩的贼兵,他们自然也认得出我们是大晋国的军人,因为我们身上有比小小白布更能彰显身份的东西军服。因此,双方相遇后无需打话,直接厮杀在了一处。

    自战斗伊始,屠杀的气氛不分敌我地笼罩住了每一个人。对贼兵,那是在屠杀;对我们,那是在被屠杀。

    在我的号令之下,所有人马聚拢在一起,一齐向同一个方向冲锋,希望以骑兵的突击力冲破贼兵的阻挡。胯下的战马,就是我们现在唯有的优势。

    众人各自甩开纠缠自己的贼兵,随我调转了马头。却见录事官依然愣愣望着几个靠近他的贼兵,似乎并没有听到我的命令。他和胯下的马如同被冻僵了一般。

    我带马过去,把他的肩膀用力一拍他才惊醒过来,带缰紧随我后。

    刚才靠近录事官时,似乎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等到马往前奔了几步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录事官牙齿相碰的声音。拍他肩膀时,他身体的剧烈抖动就曾传递到了我的胳膊上。

    “切勿着慌!随我来!”这一句话既是对录事官说的,也是对所有人说的。面临凶险时,恐惧无疑是大敌。我很是为他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