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五味皆尝

    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如叶蓁蓁这般,看着大人或是大孩子的脸色行事,遇到好相与的大人或是好相处的伙伴就会倍加珍惜,海院长、潘阿姨、小玉是她心底最为珍贵的人。

    可是,他们都离开叶蓁蓁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她一次次地尝到被抛弃的感觉,渐渐地麻木起来,福利院大点的孩子,谁不是这样呢?越懂事越孤单。

    面对困难,学会自己去克服,面对伤害,学会了隐忍。

    后来的俞红俞阿姨,时间久了,孩子们都负管责他们生活的阿姨叫妈妈,在叶蓁蓁心里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存在,在叶蓁蓁年幼的认知里,潘阿姨的细心和耐心,俞妈妈一点也不具备,叶蓁蓁越长大,凭借小时候的记忆和现在的对比,她越能意识到,俞妈妈的放养式使得小小年纪的叶蓁蓁们就开始自己干很多事情,早早地吃了很多苦。

    不过,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自力更生的道理早早印刻在脑中,孩子们很多事情都会做,比起别的孩子,生活能力强出很多。

    叶蓁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庆幸,她觉得长大一点,心里就有了很多的想法和一些小秘密,还好是俞妈妈着这样粗心的人,她的喜怒哀乐只有自己揣着,自己消化,多数会与小玉分享,要是俞妈妈问起来,常常会不着边际地偏离叶蓁蓁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些事,有些人,就在自己心里就好了,与不是同一频道的人交流是自找没趣。

    所以,叶蓁蓁和伙伴们一边为俞妈妈的粗糙管理而无奈,一边又为能够得到心灵安静而窃喜。俞妈妈只是会在你的周围,但是从来不会走进你的世界。

    然而,福利院的孩子们的心灵又是多么的单色调,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兄弟姐妹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情,福利院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就是他们所认知的全部。

    偶尔会有志愿者或是社会爱心人士来到福利院,孩子们就会像过节一般地迎接他们,因为他们会平等地对待所有孩子,也会很尊重这些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会给孩子们带来福利院以外的很多东西。

    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书籍是他们常常得到的礼物,偶尔还会有一些特殊的礼物,比如说旅游景点的门票,电影票、博物馆门票等等,还有让叶蓁蓁最为震惊和羡慕的就是福利院的一个男孩子,因为钢琴弹的很好,居然有人给他赞助了一台钢琴,虽然是给福利院的,但是明确说是要他好好练琴,希望他以后能坚持练下去,一定会有出息的。

    还有一种福利也是比较难能可贵的,那就是资助学业,不属于政府行为,只是个人的公益,无偿资助福利院的孩子学习,当然是资助孩子接受比福利院条件更好的教育。

    这样的福利每一批孩子中都会有一些,不过资助人都是有条件的,类似领养一般,要挑一些资质比较好的孩子,资助后能有成就感,否则会感觉资助金打水漂了。

    这些事情不断在福利院上演,叶蓁蓁们如同早早被扔在了社会里,名利场里或者说竞技场里更合适。

    叶蓁蓁在小玉被收养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觉得孤单外,心里还很空虚,她也很好奇被收养后,到另外一个地方和不熟悉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有时都会想到那种难堪自己能不能克服,是的,她也有段时间想过被人收养。

    那段时间,小玉走了,上完课后,叶蓁蓁就埋头在书本里,可是看着看着会走神一会,会想小玉现在在干什么,她开不开心,收养她的人对她好吗。

    然后,叶蓁蓁会失眠,吃饭时也没有那么香了,饭量减少很多,心里装着事,就没有多余的空间装饭了。

    有时候,她会想,要是那家人对小玉不好,小玉一定要回来哦,有她在这里等她呢。

    要是小玉过的好,她……

    她在心里默默祝福她吧,只有这样设想的时候,她希望小玉过的好,希望自己哪天也能被好人家收养,希望能再次见到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