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8章 几封家书倍思亲

    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夏小星来到滩涂边上,见到了那位明国人。

    “此人是个武者,练家子。”

    这是夏小星看清昏迷者身形面貌的直观印象,因为这个老者虽然形销骨立,极为瘦弱,但是面色黑红,五官线条刚毅,显然是个常年奔波海上之人。

    而且夏小星还观察到,此人虽瘦,可是身量很高,身体微驼,大概一米七多,手臂狭长,手骨宽大,双手十指都有黄茧,这是常年在海上操船作业的痕迹,这双手若是操刀作战,控刀必定灵活有力,甚至可能擅使双刀。

    所以说他的身份呼之欲出,那就是个吃断头饭的海盗,而活到这么老岁数还能携带宝刀的,一定是个积年老海贼。

    夏小星皱起眉头,反复打量了他的左衽服饰,明式束发及脚底布鞋,确定了他就是一个明国汉人,这类航海者通常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二鬼子,假倭寇。

    如果说夏小星生平所厌,就是这类假倭寇,若确定这老头是个汉奸,曾带着倭寇在明国沿海烧杀抢掠汉族同胞,夏小星肯定会马上抽刀,亲手送他下地狱。

    不过夏小星见他衣着左衽,而且是束发儒装,心里便有了犹豫,因为当时岛国人仰慕天朝文明,穿衣习惯与中原一样,上衣都是交领斜襟,华夏自古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束于腰间,称之为右衽。

    此人束发儒袍,应该是知书达礼之辈,然而他却刻意左衽,不用布钮,而用细布带系了死结,而华夏人死者之服才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这就说明此人觉得远离故土,对亲人而言与死人无异,而儒生服饰不改,说明他尚有礼义廉耻之心,这种衣着简朴寒素,却坚持数十年始终不改的儒士,不太可能是出卖同胞换取富贵的汉奸,但也不排除是狡诈之徒的刻意伪装,所谓大奸若忠么。

    夏小星衡量了一下,仍旧下令道;“救!能把他救活的,赏钱五贯,若是个得用人才,那就再赏十贯,你们尽力施救吧!”

    “哈!”“嗨!”

    士卒们回应的很热烈,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也容易折腾过度,把本该救活的人折腾死,所以夏小星特意提醒了一句;

    “你们莫要胡乱施救,乱拍乱打,散了他最后一口元气,要不耻下问,选个官阶最高的来负责,呃---家船众应该会救治溺水之人,你们去找几个有经验的来抢救,救活了莫要亏待人家,给人多分些奖金!”

    “哈!”“嗨!”“嗨!嗨!”

    此话说完,众士卒自然连声应和,夏小星又扫了眼水边的老者,觉得他气息绵长,显然练过吐纳内功,救醒问题不大,便拎着雁翎刀离开滩涂,准备回返主将帷帐用膳。

    路过滩涂上另一侧时,夏小星眺望了一眼,就见旗头右京亮正热火朝天的主持募兵工作,身边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几个助手忙着登录造册,填写姓名、血印画押,看样子进展很顺利,不用多久就可以完成募兵任务了。

    有了得力家臣就是省心,很多事情不用亲力亲为,夏小星优哉游哉回到主将帷幕里,在自己的军凳上坐下,这时候亲卫把饭桌端了过来,一阵鱼肉的香味扑鼻而来。

    夏小星惊讶的发现,今天小方桌上除了米饭咸菜,居然还摆了碗鱼肉!

    鱼肉嫩白,鱼汤很稠,布满了油花,让人很有食欲,然而夏小星谨慎的用筷子翻了翻碗底,翻出鱼头看了一眼,便撂了筷子。

    因为他认出这种带着须子的河鱼,是贺茂川特有的大眼鲶鱼,因为这种鱼长期生活在污垢浑浊的下游鸭川,嗜好啃食腐烂尸骸,所以眼睛瞪的很大。

    夏小星日前乘船之时,曾见到同船的船夫用钓线钓起一条鲶鱼,开膛破肚时,从鱼肚里刨出一节死人手指,夏小星当时胃里一阵痉挛,差点当场呕吐起来,因为顾忌英武形象,装叉把脸都憋绿了。

    然而船夫面不改色的将鲶鱼处理干净,撒盐腌制起来备用,他们家船众习以为常,把鸭川鲶鱼当做堪比鳗鱼的美味,油煎炭烤不说,还会像今天这样,将鲶鱼洗净切成大块,用味增酱焖一下,就端上桌子,奉与他享用。

    夏小星瞅着大睁的鲶鱼眼睛,倒是想起自己的认者老婆阿瞳,她总是大睁着眼睛,承受着自己的野蛮撞击,岛国人把这种不出声的坚韧,称之为鱼德。

    并且为之大加赞美,比如说武士们战败自裁,拿着锋利短刀切割自己肚皮时,就强调这种鱼德精神,哼一声都算修炼不到家,一个个切进去满头大汗,身子疼的不停颤抖,他们就一直干挺着,一声不吭,直到介错一刀断头,唉,真是够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