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分卷阅读(1)

一段难以启齿的性遇 一生不能忘怀的思念

一段难以启齿的性遇一生不能忘怀的思念我的老家在乡下。1980年7月,我考入距家17华里的县7中。这是一所重点中学,虽然面向全县招生,可除了分片和走后门入学的外,鲜有考生能凭学习成绩进入。
只有我们10几个成绩特别优秀的才有幸就读。说是县中,其实校址在一个乡政府所在的小镇上。校舍破烂不堪,但比起我读书的小学还是好多了,至少房子排列的很整齐,而且还有一个全镇最大的操场。

大多数学生是官宦子弟,尽管学校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比方几间不大的宿舍都分给他们,但对我们这些凭实力考入的学生还是给了足够的重视。
一是把我们每班分一个,既可作为同学的榜样也方便老师辅导;二是明确我们可以做课代表不允许担任班干部;三是暗地嘱咐老师们对我们在学习上给以特殊的关照。

鬓发班白的老校长在单独给我们开会时说:“......现实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你们是学校的宝贝疙瘩,学校的这快牌子就靠你们撑著了......。
”最后的几句话明显带著幽怨、凄凉和无奈。老校长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文化不高却很有正义感和人情味儿,我们都很感动。

开始,我们骑自行车来回奔波,可入秋后天越来越短,还没放学天就黑了。
学校让几个女生挤在女老师宿舍,而我们几个男生实在没办法。那天校长和教导主任把我们几个叫到一起说:“唉!怎么办呢?看你们这么起早贪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啊!再说也不安全。
你们在镇上有没有亲戚?能不能投靠一下?开了春天长了就好办了。” 。

几天后同学们都投亲靠友了,偏我在镇上乃至镇周围没有亲戚。只好继续起早贪黑。又过了几天老校长找到我说:“以前在我们学校驻校的老贫农家里有地方,老贫农是没了,他儿子很憨厚,同意你到他家去住。
你自己带上粮食,学校有煤,乘没人的时候你推一车去,如果有人问你就说我让推的......。
” 。

周六的下午,我推著自行车正准备回家,老校长看见了,有点不高兴的说:“给你说好了的为什么不抓紧办?”

“我想回家先把粮食带来。” 。

“恩,这样吧,今天我送你去认门儿,明天你带粮食来自己去。”老校长说完指著教师食堂门旁的手推车说:“去把车推来。” 。

老校长亲自操锹和我一起选大块煤满满装了一车向老贫农的家走去。边走边嘱咐我:“别贪玩,要有眼色,学习之余帮人家做点活......。
” 。

说实话,由于自幼没离开过家,到老贫农儿子家住我并不大情愿,但我不能违逆老校长的一片苦心。
扣响门环后,一个中年女人开了门,一看见校长就热情的说:“校长来啦,快进来。
”又看见了我:“呦!多俊的小子啊。还推煤干什么?咱家不缺烧的。” 。

校长简单介绍了几句我的情况,又当她面嘱咐我几句我们就出了门儿。

周日下午,我驮著粮食来了。女人热情的接过粮食袋子打开口儿说:“多好的小米啊,哦,还有白高粱米呢,可得好好学习,要不就对不起家里了。
” 。

老贫农的儿子也在家,他粗门大嗓的说:“以后粮食得拿,不能白吃,煤就免了,咱家不缺那玩意儿。
”说他直率是确切的,说他憨厚有点不准确。其实他很暴躁。开始,我根据自家兄弟姊妹的年龄试图叫他哥叫女的嫂子,被他断然拒绝:“不能那么叫!你才多大个小人儿?叫叔,叫婶子!”于是我开始叫老贫农的儿子为叔,叫他的妻子为婶。
我成了他家编外成员。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9岁,在镇东头的小学读书,女儿刚会呀呀学语。

“叔”那年36岁,是个车老板,长的五大三粗,没什么文化,张口闭口都“操!”总也见不到他的笑脸,没事的时候喜欢训我。
一天晚上,他进门看见院子扫的很干净,把鞭子往门后一扔说:“操!鸡吧农村人院子整那么干净干什么?有那时间写几个字好不好!”我有点怕他。

“婶”是个很贤惠的女人,她从不大声说话,每当叔训我的时候她都看著我笑,即使训冤枉了她也不替我辩解。
大概我那个时候正是生理逆反期,不管婶怎么表示亲近我都反感,特别是看见她穿著衬裤摇摆著丰满的臀部走动的时候更烦的厉害。

最令人讨厌的是他们的儿子,总翻我的书包,有时候还缠著我给他写作业。
一次他摆弄我的钢笔,不小心掉地了,摔劈了笔尖,把我恨的真想揍他。
倒是他们的女儿我喜欢,白白的胖胖的,还不会给我捣乱。一次大人都出去了,把正熟睡的她放到我的炕上,我边学习边看著她。
一会儿她醒了,大概看见妈妈没在跟前咧嘴正要哭,忽然看见身边有个苹果,便费力的翻转身伸著小手去抓。
她手小苹果大,她一抓苹果向前滚动一下,她手脚并用费很大劲向前蠕动一下再抓,可苹果又向前滚动一下,抓来抓去,终于苹果被她撵掉到地上了,于是她便大哭起来。
我顾不上笑,慌忙把她抱起来模仿大人的动作悠著、哄著。我喜欢抱著她玩,可不能让叔看见。他看见了就会说:“喜欢抱孩子的老爷们没成色!” 。

现在回忆,对那个寄宿年代充满了感激,可当时因为我刚刚离开家,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不了解,所以生活的很不轻松,唯一感到满足的是,每当我从家回来或回家之前,都能在“叔”家吃一顿雪白的大米饭或白面馒头。
我家在山沟里,没有水浇地,一年到头除春节外难得见到细粮。而镇政府所在地是平原,出产大米和白面,尽管为了多打粮食种的稻子和麦子并不多。
第一次吃大米饭的时候我有些难堪,转悠著想溜走。“叔”说:“操!吃你的得了,吃什么你也管!” 。

由于学习环境优越生活条件好,我不仅学习始终是尖子里的尖子,身体也象气吹的一样疯长。
到初三的时候刚满16岁的我身高已经1.78米了。“叔”唬著脸说:“操!好东西都让你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