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分卷阅读(1)

李娃的故事,发生在天宝年间。李娃是个弃婴,经过几次人家的收养、转送,李娃真正的姓氏已无法可考,只因最后收养的人家姓李,故命名为娃。

这李家原本是一小康家庭,人口简单,就只夫妇俩。李家夫妇结婚多年,膝下犹虚、乏嗣无后,本来得了李娃之后也疼爱有加,只因李夫一场急症一命呜呼,使李家生计顿时陷入困境。

这时李娃年才十五,就长得成熟艳丽,在感恩李家收养之际,遂提出欲担起家计之心,举艳帜、待过客。虽然李娃书文、歌舞不佳,全凭美貌取胜,但嫖客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之人却趋之若。

当时,有位常州刺史,姓郑,荧阳人。他在当地的声誉名望都很高,家里很有钱、很有势,侍从仆役之多,亦不在话下。他五十岁的时候,膝下唯一的儿子──郑生才刚满二十岁。因为父老子幼,所以郑父倍加宠爱。

郑生长得倒也眉清目秀,能作得一手好文章,博学强记,在同年龄的青年之中更显出色,也为左右邻居们所称赞。他的郑父也很器重他,时常对邻人说∶“我儿子啊,是我家中少年英俊的一匹‘千里驹’呢!”

由于郑生的品学兼优,被乡里的人推举到京城去参加会试,临行之前,他父亲便给他准备了很丰富的行装,如衣饰、车马、还有到京城去所需要的生活费用。

郑父告诉郑生说∶“依你的才学,应该一举即中,现在我给你准备了两年的生活费,应是很丰裕,够用了。希望你好好努力,达成自己的愿望。”

郑生也颇自负,把上榜看成好象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一样容易的事。于是,他从毗陵出发,一个多月后,抵达了长安城,居住在布政。

有一次,郑生从东市游玩回来,走过平康坊的东门,准备到平康坊的西南方去看一个朋友。

※注∶长安城的光宅坊与平康坊,都是所谓的风化区,在皇城东南边,离皇城很近,达官贵人要逛起来很方便。尤其是平康坊;从长安城的北门进去后,向东拐三个弯,就到群妓所居的风化区,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北里”。唐朝孙所著【北里志】就是专谈此处名妓的风流故事。

郑生信步走过呜珂曲,看见一座住宅,院子不很宽大,但是房屋却很高深。门户半掩着,有一个梳着双髻的丫环,和一个打扮华丽的女子倚偎在门口,妩媚的姿态,加上艳丽的容姿,真使人怦然心动。

郑生猛然看到她,不知不觉地勒住了马,停下来,仔细端详,只见那女子秀发云鬓;薄施脂粉、容貌姣好;柳眉凤眼、鼻挺点唇;低襟宽领露出半截趐胸,粉白似雪;轻衣薄裳掩不住曼妙玲珑的身材,尤其是高耸的胸部更是引人遐思┅┅好半天,郑生都舍不得移动脚步。

郑生假意把马鞭掉在地上,一边等侯跟随他的仆人来拾取;一边不住地斜着眼睛瞧望那女子。那女子也略带羞涩地,回眼仔细打量郑生,眼神不禁流露出爱慕之意。但是,郑生终究怕羞,没有上前和那女子交谈就离去了。

自此以后,郑生便如失了魂魄一般,终日恍忽,魂不守舍。私下里他向友人林天发,打听这户人家的来历。

林天发告诉他说∶“她叫李娃,是京城的名妓,听说她床上的功夫一流!不过,向来和李娃往来的人,多是皇亲国戚的贵族,因此钱赚得很多。一般平民恐怕也花费不起,要是没有花上百万的银两,恐怕无法打动她的芳心┅┅”

林天发不禁卖弄着粗鄙的文墨,摇头晃脑吟道∶“┅┅二八佳人巧容妆,夜夜洞房换新郎;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哈哈!好好┅┅”弄得郑生啼笑皆非。

郑生心想∶‘我只怕事情不能成功,就是花上百万金钱,那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过了几天,郑生便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带了仆人称轿来到李娃的住处,叩门拜访。不一会儿,便有侍女来应门。

郑生问∶“这里可是李娃的宅弟?”

侍女一见郑生,会心一笑,转身就跑,并且大声喊说∶“小姐!前些时候掉了马鞭的那位公子,来找你了!”郑生一听,霎时满脸羞红,不知所措。

只听得屋里传出,如清脆铃响般的声音说∶“小萍!你先去留住他,我打扮打扮,换了衣服便出来!”郑生在外面听到了,心里不禁暗自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