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分卷阅读(1)

圣人高德,不屑谈论∶怪、力、乱、神。

路人缺德,只会瞎掰∶yín、欲、邪、魔。

子不语语系列─狐妻鬼妾取材自《萤窗异草》─《温玉》

陈凤梧是个孝廉,他长得文质彬彬、风流倜傥,又饱读书师、经文满腹,年纪很轻时就高中科第。祖籍本是浙江绍兴,现寄籍于京都宛平(在今北京市之丰台区内)甘水桥。宅居屋后有栋三间小楼,原是当年父亲休息的地方。父亲在世时,陈凤梧还不时登楼远眺或吟诗作赋。父亲去世后,陈凤梧总会触景伤情,故将这栋小楼封闭起来,空在那边也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有天晚上,月朗星稀、万里无云。陈凤梧外出访友,回来得很晚,家里人都早已熟睡了,只留下小僮子在门口等着给他开门。陈凤梧回家以后见月色皎好,便想诗情画意的赏月片刻,并让小书僮洗刷茶具、烧水沏茶。

陈凤梧看着皎月银光;吟哦几句诗词,正觉得灵台清明、心胸舒畅。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清淅的笛乐声,那笛声袅袅不绝、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陈凤梧细心地辨别笛声的方向,最后确定是从屋后小楼里传出的,不禁一阵寒栗。陈凤梧心想∶‘那小楼已空置多年,如今竟然在午夜里有笛乐传出,真是诡异至极!’心里一阵“怦怦”乱跳,不敢多做停留,赶紧回屋里安歇。

可是,陈凤梧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只要一闭眼,耳边就仿佛又响起那笛声,而致一夜不能成眠。翌日,陈凤梧起床以后立即前往小楼,利用白天壮胆察看究竟。

陈凤梧到楼下一看,只见窗户结满蜘蛛网,尘土在轩槛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并没有他人闯入的迹象,他稍稍地定下心神,才走进楼内。只见楼里堆满各种书籍,并没有人动过,上下左右的空间也都检查过了,皆无异样。可是,如此一来愈加显得昨夜之事之诡异,他连忙将楼门关好,匆匆离开。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小楼里又有乐声传出了,不过今夜是笙管之音。陈凤梧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只觉得今夜的乐声颇为曼美动听、悠扬悦耳,不象前天夜里听到的呜鸣咽咽、悲怆凄凉的声调。陈凤梧听得入神,笙管仿佛会安抚人心似的,使他听着不禁又昏昏入睡了!

第二天,陈凤梧整好衣冠,恭躬敬敬地来到楼前,凭空祝告说∶“不知楼上住的是神仙还是灵鬼?为什么这样骇人听闻?如果有妙音弹奏,请容许我当面领教,请勿吝惜。”说完,他立即回房。突然,他发现案头上摆着一张请柬。

陈凤梧打开一看,只见请柬上字迹清秀婉丽,而邀请人写着∶“温玉、柔娘”

一看便知是女人的名字。他大吃一惊,忙问家里人是谁送来的?可是大家都莫名其妙,不知这请柬是怎么送来的。

当夜,陈凤梧应约前往,还没走到楼前,已经有一个小丫环在门前等侯着,她笑着说∶“知音人果然胆子不小啊!两位娘子早就等侯多时了。”她在前面领路,两人一起走着。陈凤梧远望楼头,只见有两位美女正垂袖凭栏而立,样子似乎显得无聊而徘徊不定。月光下,只见得‘香雾湿云鬓,清辉照玉臂’,令人顿生怜惜之意。

陈凤梧沿梯而上,直走上前作揖,客套说道∶“小生庸耳俗肠,未晓音律,竟然承蒙二位召见聚会,真是三生有幸!”

其中一位美人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自称不识音律,怎么祝告要求听奏妙音,公子说的这话能让谁相信!”

她说话时,陈凤梧就一直打量着她们,经这么仔细一端详,陈凤梧惊讶得目瞪口呆∶说话的这一位长得体态丰满、玲珑凹凸,嫣然一笑时,妖娇百媚自然而生;另一位更美得花愁柳怨、凄凄动人,颦眉不语令人爱怜不已。她们身上都穿着轻柔的舞衣,腰束百宝裙,佩戴着金环玉佩,行走时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实在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陈凤梧回话说∶“先后两夜,所闻雅奏,如果出于两位佳人,则希望能以此赐教,让我饱听一场,不知可否!”

刚才没有说话的那位女子,也笑着说∶“刚见面就这样匆忙,莫非公子挂念着房中的美人,急于回去?”说罢,她便从衣袖中取出一支玉笛,吹奏起来。这曲子正是陈凤梧头一天听到的,那笛声,使人如听到孤鹤的悲鸣、离鸿的哀叫,凄切悲伤,催人泪下。

曲子还未吹完,就被另一位女子打断了,她举起衣袖挥动着说∶“妹妹别吹这样令人断肠的哀乐,反让公子心中不快。”于是,她让丫环送来一支笙管,靠着门槛吹奏起来。那声音,有如凤凰和鸣、鸾鸟合群,能让悲哀之人转为高兴,使愁怨之人心情舒畅。原来,这正是昨晚听见的曲子,不过今天吹得更加悠扬缠绵。